建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除中国外的其他主要经济体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阶段性地推升了企业生产成本,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从下半年开始上涨后传导至终端材料价格年末的上涨,受2021年全国两会、十四五规划等制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澳无限期暂停经济对话及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进一步推动了钢材、水泥、砂石、混凝土、铜等建筑材料价格普遍持续上涨。2021年来国内主要材料综合价格指数有关统计数据如图1——图4所示。

  ①地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依据属地典型材料用量及社会供单量采集、调查并通过加权计算确定定期发布的地方宏观调控信息价;

  ②材料经销供应商、生产商依据市场真实交易情况发布材料市场价格;③材料经销供应商、生产商依据材料原价、人工、机械和运杂费等综合核算下的材料价格。主要建材包括钢筋、混凝土、砂石、水泥、电线电缆等,目前建设工程中建材价格核算一般采用差价核算法,即在原预算价的基础上根据施工期信息价、市场价进行增、减价差,因此建设工程造价与市场材料波动十分密切,由于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价格终端传导的时效和市场经济秩序与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建材价格上涨呈现不均衡性、时效性、阶段性突变等特性。

  建筑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原材料,以房建项目为例,建筑材料约占建筑、安装工程费的60%~70%,超预期的价格持续上涨势必会增加建设工程造价,给施工企业带来经营成本压力,增加工期、质量等履约风险和合同纠纷。

  增加建设工程造价。通过造价研究人员对建材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建造环节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每上升1%,整个工程的造价就会提升0.6%,可以说建材价格的持续上涨肯定造成建设工程的造价的增加,威尼克斯人入口并对整个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建筑材料的上涨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支出额增大,同比例工程价款的支出额增大导致对应的施工利润下降,在一定的程度上给施工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原有的预期利润有可能被建材价格上涨抵消,明显增加了施工企业的经营压力。

  增加工期、质量履约风险。受建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为规避涨价高峰的风险,企业施工资金需求计划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暂缓或分阶段采购材料;部分施工企业无法承担建材涨价追加的成本,要么停工、要么缓建而出现“半拉子”工程或“马拉松”工程;部分材料经销供应商、生产商依据合同按原价履约会出现延迟供货或停止供货,造成工程建材的供应不足以满足施工需求而造成施工延误甚至停工,使工期的目标无法实现。除此之外,部分施工企业、生产商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劣质材料以次充好进入施工现场或降低施工用材标准与施工标准,进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安全风险。

  增加施工合同纠纷。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的工程造价增加会直观地反映到建筑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中。由于大部分合同约定均会采用地方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信息价作为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在市场平稳运行时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和偏差,但建材价格大幅度持续上涨时,材料调差条款就会失去公允性,且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具有不均衡性,时效性、阶段性突变等特性,其与地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信息价和真实市场价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市场价不对称等特点,因此产生实际情况与“原约定”不符,导致原合同约定无法满足结算计价要求,增加施工合同纠纷。另一方面国内承包市场的竞争激烈和发包方作为买方市场的强势导致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尽可能压低报价中标,使部分施工合同签订时与发包方不可能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价格上涨超过一定幅度双方成本分摊的条款,这导致施工企业不具备将材料涨价风险转移的能力,威尼克斯人入口增大施工合同履约的风险。

  建立建材价格风险共担机制。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在投标报价时合理运用不平衡报价法等投标策略,考虑价格风险因素并计算相应的风险费用,不盲目压低价格投标;同时增强工程承包风险意识,要求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的规定,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有关风险条款内容,约定主要材料价格风险范围和超出风险范围后的调整办法,对不可抗力、不可预见因素给予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如可以明确主要建材价差在5%以内(含5%)的,其他材料价差在8%以内(含8%)的,由施工单位承担损失或受益,超过5%、8%以上部分的价差,由建设单位承担损失或受益等条款。

  梳理在建工程后以合同为基础,按照地方建设管理部门有关建设工程要素价格波动风险条款约定等指导意见,工程承发方双方本着公平合理、实事求事的原则,协商共担解决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对工程造价增加的问题;同时施工企业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寻求解决材料持续上涨的最佳途径,与发包方积极沟通协商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实事求事的分摊建材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缓解施工企业的经营压力。

  建全建材价格优化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扎实有效地建立和建全建材的价格优化管理和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以笔者单位奉新县文体艺术中心建设项目为例,项目类型为城市大型文体综合功能体集群建筑,涉及材料种类多、需求量大,市场预算部利用集团IP6系统的信息管理数据库,汇总、整理和分析当前集团在建项目建筑市场材料的价格波动信息;通过与部分商业造价渠道商合作和对在主要建材市场中实行“三项询价制度”不断地拓宽材料价格信息来源,优化和建全建材信息管理高质量数据库,这些建材的价格数据可以支撑、指导项目正确把握、恰当合理地确定采购建材价格,并能有效降低建材成本价格。同时,通过对主要建材涨价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定金、预付款、限定责任期等方式来提高涨价风险转移的能力;明确职责划分,对项目未能按期完成的内容,上涨风险及差额由造成工期延误的责任方来承担。

  合理安排计划,完善建材储备机制。根据建设工程内容科学组织施工,结合当前市场情况和价格波动预测因素,制定最优最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包括采购计划、劳动力计划等。根据项目的性质和采购材料的种类、材质、规格等,充分运用采购框架协议,在有竞争力的采购和施工合格分包商名单中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收集市场信息正确分析建材价格,合理地利用市场竞争,在非项目施工周期内基于材料用量与材料经销供应商、生产商差异化确定采购价格,让材料经销供应商、生产商作为施工企业的间接储备仓库,也可基于期货市场采用“套期保值”建立和完善建材储备机制。

  强化项目成本管控,运用索赔调差机制。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可建立基于BIM信息模型技术协同管理项目所需的材料,比选和优化施工方案,增强主要材料管理的有效性,强化项目成本过程管控;重视材料价差索赔机制,组织技术、管理、市场、财务、法律相关部门进行施工合同交底,明确材料价差调整事项,加大信息价和市场价价差、工程实际用量等基础资料的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定期动态管理分析预测材料可调差金额和盈亏状况,根据合同条款,分析合同漏洞,主动采取措施,当出现主要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时,抓住索赔的因素和条件,积极利用双方之间的往来函件、索赔通知书及相关会议记录,争取签订例如《会议纪要》等补充文件,对材料涨价及费用分担作出补充约定或及时、合理进行采用实际价格指数或市场信息价进行索赔调差。

  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建设期间材料的波动是无法避免的,但持续上涨势必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而造成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并有可能对建设工程施工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为避免和减轻在材料价格上涨后于被动状态,务必树立合同意识并提前做好风险规避的相关安排,防患于未然,促进企业建设工程预期目标的实现。

  2、重磅!33号文出炉,取消施工合同、节能备案,消防、人防并入图审!

  来源:高登项目管理、《施工企业管理》杂志,胡新锋、罗王佳(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2024 澳门威尼克斯人(wns)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